其实达穆说的一点儿也不错:这次随征的三万余兵马,主力恰恰就是济度所在的满洲“禁旅八旗”之镶蓝旗。
按照兵部给出的方略,满洲镶蓝旗旗下的五个甲喇章京【后世的汉名“参领”】,让济度带来了四个,总共五千镶蓝旗用了四千!镶蓝旗固山额真【后世的汉名“都统”】蓝拜前些日子恰好从驻扎的湖北回京休整,把防御孙可望的任务移防给了镶黄旗满洲固山额真陈泰[1]。这反而正好了,作为镶蓝旗的事主儿,被皇上一直诏书作为“副统帅”,配合着年轻的济度到了这“北海”之滨。
至于其他兵力,兵部是这么分配的——满洲的正白旗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正红旗固山额真噶达浑、正蓝旗固山额真觉罗郎球和镶红旗固山额真巴思翰四个人,各自在自己旗下抽出一个甲喇章京的兵马,合计四千人,交给济度统帅。也就是说,禁旅八旗作为此次北上的绝对主力,一共有八千人。其余两万多人,是在蒙古、汉军八旗中,按照和满洲一样的旗属来抽调,只不过汉军数额历来略多一些而已,这才共计三万人马。
也就是说,在定远大将军济度之下,还有三位主要“副手”,分别执掌“满蒙汉”三方的旗兵——八千满洲旗兵实则首推蓝拜;八千蒙古旗兵首举蒙古正红旗固山额真济席哈[2];一万四千余汉军八旗则是以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二等伯、镇海将军石廷柱为首的。但谁都清楚的是,这“一正三副”的班子配备,其实是“正儿八经”的四位“满人”在搭台唱戏!
济度和蓝拜都隶属满洲镶蓝旗人,济席哈也是满洲正黄旗人。就连起了个汉名的石廷柱,虽然为辽东人氏,实则是建州女真后裔,本姓瓜尔佳,只不过是其祖上在明嘉靖朝以后迁居辽东,与汉人杂处,随以石为汉姓。石廷柱于万历末年为广宁守备。归降了努尔哈赤后,隶属汉军正白旗。
聪颖的达穆不用别人说,就看出了朝廷如此安排人事的用意:对济度看似“用而不疑”,却让三位元老级的战将来作为年轻统帅的副手,以备不时之需。但对于这种实际上是“用而疑之”的法子,达穆一直替自己的主子暗暗不平……
“小爷,虽说三位固山额真都是满人,可蓝拜是谁咱们还不清楚?他佟佳氏说白了,还是和汉人渊源颇深的!富察.济席哈他们家也不过是太祖皇帝的包衣一般。当年明军进犯镶蓝旗大营,这老小子越过镶蓝旗大营去助战。不也是被太宗皇帝以擅离汛地【擅离驻防之地】的罪名给夺了官?他这不服上官的本性恐怕也改不了的。石廷柱虽是瓜尔佳。可早就给汉化了!唉。小爷,奴才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非要给您委派这么一些帮手,老的老、汉的汉、熊的熊……”达穆毫无遮拦。一股脑的倒着蹦豆一般替自己的主子鸣不平,却不料济度早就变了脸色。
“止声!”终于,定远大将军不得不发威了:
“达穆,你好大胆子……这些事情也是你能说的,皇上也是你个奴才能指摘的!找死!”
济度厉声喝止了自己的亲随,音调却是极力的压低的,生怕走音出了这大帐。
“嗻!奴才错了!”达穆赶紧跪下认错。
“起来吧!”济度自然不会为难于他,走走过场罢了。不过略作思索,他还是低声吩咐道:
“达穆。你在随咱们来的家丁中,挑选一两个机灵的,等到下次朝廷庭报一到,就说近来罗刹人闹得凶,让他们护卫信使南下返京。而后悄悄回家里一趟,瞧瞧府上到底是什么情况。我这心里始终放心不下……阿玛王。”济度交代着,最后却落脚在自己的老父亲身上,免得落下口实。
“嗻!”
“记住,他们回了府上,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擅为,只管尽快返回来禀报本将军即可。”
“奴才记下了。”
“先去安排去吧!”济度长舒一口气,不再理会转身而去的“发小”奴才,继续思量起那份异常棘手的皇帝敕谕。
半响,济度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既然棘手,那就“一体均沾”好了。于是再次呼唤道:
“来人!”
“大将军!”门口进来的是另外一名传令兵,也算是济度的心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