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六宫妃嫔……身怀六甲者众……”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弘毅恍然大悟!
可不是嘛!那时候六宫之内,但凡有几分“姿色”的,基本都在忙着生孩子,或者刚刚生完孩子!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数据吧【史实】:
庶妃董鄂氏,刚刚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生下皇长子福全,坐月子中;
庶妃佟佳氏,刚刚被皇太后发觉有孕,腹内就是皇二子玄烨。保胎中;
庶妃杨氏。将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初二日诞下福临第二女,保胎中;
庶妃巴氏,将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诞下福临第三女,保胎中;
……
客观现实之一:当时的后~宫之内。大腹便便的妃子好多!
客观现实之二:皇帝福临需求很旺。可下手的用武之地却太少!
综合考量一加二之后。得出一个必然结论:皇帝有可能饥不择食,随便“临幸”了时任皇后、自己的正室妻子、颇有姿色的孟古青!
废后还交代了一个客观情况——那时候,慈宁宫装修完毕刚刚投入使用。福临循例举行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大礼[3]”。那一天,皇后一身朝服、盛装打扮,可谓光彩照人的侍立左右,当时就发现多日不见的皇帝看自己的眼神有些饥不择食般的“暧昧”……
可巧,进入七月底,天灾**逐渐平缓,皇帝心情见好,又正好趁着蒙古喀尔喀部落的额尔德尼哈谈巴图鲁[4]入朝贡马【正史如此】,朝廷于八月初一日照例赐宴,福临多喝了几杯,想起了那日光彩照人的、同为蒙古人的皇后,主动来了皇后寝宫,然后就不由分说,游龙戏凤……
可万万不幸的是,就在十七岁的福临办完大事,舒舒服服躺在床上回味刚才的美妙无穷之时,十八岁的皇后却突然想起当日在慈宁宫大礼之上,自己耿耿于怀的一幕:皇帝欣赏完自己之后,居然又很快直勾勾盯着一名入侍的命妇去了,恰巧被皇后看个正着!当时自己刚刚沉浸在美貌绝伦的绝对自信中,却又横遭变数,于是铭记在心——那人是太宗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
福林开始还对怀里的美人有点不好意思,本想好言劝解一番,不料孟古青意气用事、又扯又拉,终于将同样心气极高的福临逼到了墙角,不得不做困兽斗!
两人就在被窝里你一句“乱了人伦”、我一句“不守妇道”,你一句“无耻”、我一句“放肆”……皇后又一句“忘恩负义”,暗指她科尔沁部对大清的鼎力相助,皇帝回一句“本非朕意”,点出她这个皇后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多尔衮所赐!
情急之下,年轻的皇后说了最后一句“我不稀罕”,直接击中了少年皇帝一直小心呵护的那点可怜的自尊,终于勃然大怒道:“那我就休了你这个悍妇、妒妇!滚回你的草原去吧,朕更不稀罕!”而后胡乱披上自己的衣服,拂袖而去。
接下来就是第二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年轻皇帝,立即安排礼部诸臣整理历代废后事例,也就有了前文所述诸多折冲博弈,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伤了自尊的皇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废后一气之下,还就真的请旨皇太后,要回自己的科尔沁部,离开这个令自己无限伤心的皇宫。皇帝自然是气话,让她“滚回草原”,可怎么能真的让她就这么走了?为了顾及“满蒙联姻”的国策,还有科尔沁部的面子,福临十分明智的只是给她将成“静妃”,而不是“休”了她!要知道,一日是皇帝的女人,你就永远不能再成为别人的了。可以放你入冷宫,也可以让你在皇宫之内出家为尼姑,却就是不能放你回家![5]
[1] 顺治十年七月,为了稳定军心,朝廷还下旨更定了出征诸王及各官每月廪给【泛指衣食等生活补贴】:和硕亲王二百两。多罗郡王一百两。多罗贝勒五十两。固山贝子四十两。镇国公、辅国公、异姓公各二十五两。固山额真侯、伯、各二十两。梅勒章京、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精奇尼哈番各十四两。署梅勒章京、护军统领、夸兰大、阿思哈尼哈番学士各十两。护军参领、前锋参领、骁骑甲喇章京、阿达哈哈番侍读学士各七两。署护军参领、前锋参领、骁骑甲喇章京、拜他喇布勒哈番理事官各五两。牛录章京、副理事官主事前锋侍卫拖沙喇哈番各四两。拖沙喇哈番品级官、以护军校骁骑校委署章京、以护军校委署前锋侍卫内院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各三两。内有官小而所管职掌大者照职掌支给官大而所管职掌小者、照官支给。这也是一部不菲的开支。
[2] 以上种种皆出自正史记载,见《清实录》。
[3] 《清实录》记载,此礼是在顺治十年闰六月乙亥日成。
[4] 额尔德尼哈谈巴图鲁,其中“额尔德尼”应该是此人的名字,“额尔德尼”是满文,意为“宝”,比如大家熟悉的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至于“哈谈巴图鲁”弘毅就废了牛劲了!其中“巴图鲁”好解释,就是(满语:,转写:baturu),即蒙古语的巴特尔,但汉语翻译蒙古语一般翻译为“拔都”。满语中“勇将”之意,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政府的一种荣誉封号。可“哈谈”是个什么意思呢?遍查不知。终于,查到一处延伸——原来清朝的“巴图鲁”封号分为两种,一种仅有“巴图鲁”三字;另一种则在“巴图鲁”三字之前加有汉文、满文或者蒙古文。况且“哈谈”一次明显不属于汉语,满语中也没有,只能转而考虑蒙古语。“哈谈”,如果写作hatan,倒是在蒙古国国歌中找到了一句,貌似译作“勇敢”或者“勇猛”。只好考据到这里了,有谁明白的,请不吝赐教。
[5] 历史上有许多皇后被废。在一夫一妻多妾皇朝中,因为某些原因,如君主对皇后族属犯错、皇后本人犯错以及斗争丈夫被废等等原因,被废的皇后或授予较低级别的位号、或软禁的宫中而没有任何称号、或出家(实际上不能在宫外居住,大多在宫中落发修行),也有被赐死的例子。唯独没有让她回家改嫁的。(未完待续。。)</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