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666小说网 > 官居一品 > 第四六三章 故人

第四六三章 故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而且长枪兵哪会容许他们撒野。一杆杆铁枪毅然决定的刺出,当即把悍不畏死的倭寇,捅翻令人一片。

倭寇们哪见过这种阵仗?都望向手持折扇的队长,那些队长不知道该怎么办呀,只好把这把扇子左右摇摆,指挥着他们做左右规避。

倭寇们便左右左右的蹦跶起来,他们都穿着色彩鲜艳的宽大袍子,一跑起来还真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往哪处下枪。

戚继光看了,微一皱眉,便道‘咚咚咚咚’的连续击鼓。

听到将军的命令,鸳鸯阵便纷纷收缩靠拢,四个一组背靠背,每一组都将背后和侧翼,交给临阵的队友把守,自己则专心对付正面之敌即可。

他们也绝不是消极抵抗,依托着稳固的阵型,用标枪,火铳、弓箭等长程武器向倭寇进攻。

作战双方尚且还不觉怎么地,,旁观的沈默却已经目眩神迷,如此让人眼花缭乱的阵型,攻防转换在一瞬间完成,破绽与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看得他血脉喷张,连大气都不敢喘!

做为深知双方的官员,他有资格评价双方的高下——这只倭寇不对作战凶猛,组织严密,战斗力排在他所见过的前三:而戚家军纪律、配合与单兵武义,全然超越了散漫的明军,恐怕连俞大猷的亲兵也不是对手。

他本以为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龙争虎斗,书知道竟然出现这种场面——倭寇拿攻击有度的明军毫无办法,眼睁睁的看着同伴倒下,却动不搭配阵型中的任何一个人。

如果他没看错,似乎从开战开始到现在,明军没有任何损失……只有几个轻伤的,还在坚持着不下火线。这也都得杀敌一千,自伤两千,若是战败,损失几乎更大了……他不禁有些犯难,如此‘零伤亡、高杀伤’的战果,报上去的话,肯定会被兵部和御史诘难,说自己虚报战果的。

当中的知府大人开始为这种事情烦恼,就意味着看起来战局定了、

徐洪看到自己的手下接连倒下。却始终没办法突破对方的鬼阵型时。简直要心疼的晕过去吗,这三千人可是支撑他在团伙中话语权的老本,哪能这样无意义的损伤。

脑际急转间,他决定用压箱底的‘败战计’,便‘呜呜’吹响了海螺。

围着鸳鸯阵转圈圈的倭寇,听到缓缓地海螺声,便慢慢的往下退却——这次却不是真退,而是在引诱对方追击,徐洪的眼光十分毒辣,他看出明军的武器轻重不一,阵型稍显笨重,追击距离一长,队形必定散乱。完美的防御不复存在。那时候,不用他吩咐,那些经验丰富的队长。便会挥舞扇子,指挥手下反身一击,必能破阵!

他的如意算盘打的不错,现在就看戚继光如何以对。

见对方开始撤退,队长们都凝神听着鼓点,想知道到底是追还是不追。

没让他们等多久,‘咚……咚……咚……。咚……咚……咚……!'三长两短的鼓声便想起来。

“分!三才!”“分!三才!”“分!三才!”几乎同时声音队长,将鼓声转化为命令!

在命令下达的瞬间,狼筅兵速上前,超越所有队友,站在队伍的最前端,两名长枪紧握在他身后盾牌手合短刀谁在长枪手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这是鸳鸯阵的变化之一,名曰’三才’,要于冲锋进攻,或是敌军退败时的追击。好处是减少了组阵的人数。毕竟五个人保持队形,比是个人保持队形要容易得多!而且同样攻守有度。在对付退败周边各的敌军时,反而优势更大。

只见在狼筅兵的带领下,戚家军发动了猛烈的追击!倭寇们跑一阵子,挥舞着长刀回过身来,本想杀一下明君的锐气,谁知面对攻防俱佳的三才阵,还是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有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虽然他们悍不畏死,挥刀猛冲,但除了被扎得浑身窟窿。根本没有任何效果。

我们说过,倭寇是悍不畏死。但是要在有希望的前提下,如果让他们感到绝望,崩溃的速度不亚于明军。

百般尝试之后,都挡不住明军士气如虹的攻击,倭寇开始出现溃退。徐洪一看大势已去,若不想溃败,必须马上撤退了。只好紧闭着眼睛吹响了撤退的海螺。

倭寇终于不再磨蹭,迈开小短腿,踏着吧嗒吧嗒的木屐,漫山遍野的跟着海螺撤退了。“追击!追击!”戚继光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全线追击。

明军便以三才阵形为依托,杀声震天的跟着倭寇冲了出去。

~~~~~~~~~~~~~~~~~~~~~~~~~~~~~~~~~~~~~~~~~~~~~~~~

看着战局以定,戚继光终于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他摘下头盔,竟有白气蒸腾而起,课件方才紧张成什么样子了。

“喝点水吧,”沈默递过水壶去,笑眯眯道。

戚继光点点头,接过钢水壶。咕嘟嘟的一饮而尽,擦擦嘴巴,长舒口气道:“可算没有出丑。”

沈默攥住他的胳膊,正色道:“大明朝必须要感谢你啊,元敬兄。”在这一战之前,沈默已经对正面打败倭寇彻底绝望了,他认为除非出现什么大的变故……比如徐海王直接突然互相掐起来,或者日本热跟假倭反目了之类的……不然明军是无法打败倭寇的,至少在可遇见的一段时间内,是这样的。

但这一仗之后,沈默重拾信心。他开始相信,倭寇可以被打败,而且不用将来,就在现在!

这对大明朝的意义,无异于一个穷得要上吊的人,突然发现屋里埋着一坛坛的金银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