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666小说网 > 秦王赢政 > 第三章 不安份的党派

第三章 不安份的党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郑国顿了顿,了赵高一眼,赵高脚步微微后退了几步,远远站在大殿阴影里头,嬴政见郑国这作派,知道他是有话要说,也定睛他,郑国犹豫了一下,接着才福了一礼,脸上的笑意褪去,有些羞愧道:“王上待臣真诚,臣实在愧对,不瞒王上,臣此来乃是奉韩王之命,有意来此向王上献策的。”他说完,目红耳赤,脸上露出羞色来。嬴政听完却并未如他所想般勃然大怒,反倒轻轻笑了起来。这历史上本来就是有郑国建渠这件事,虽说是奉韩王之命前来,但韩王之意只是想借此让秦国大兴土木,到时费尽国财而已,不过这个举动确实于秦国有利,韩王不过是枉作小人而已。

原本此时各国之间只是表面和平,实则内潮汹通,韩国离秦又近,面对秦国威胁,韩国简直是吓成了惊弓之鸟般,连国都都迁过几回,而韩国又恰巧位于秦国东出涵谷关的要道,挡在了秦国东扩的面前,秦国本来就视之如眼中钉,要将其拨除,此时韩国要思法子将秦国前进脚步拖上一段时间,不过是为了生存,也是理所当然之事而已。

嬴政心里本来就有数,也并未觉得郑国此举有什么不妥之处,世上本来就无平白无故的恩惠,人家自然有利可图才会眼巴巴的上前来做事,否则凭什么要见自己,还得先递了财帛给吕不韦先来开路?不过令嬴政没有想到的,是郑国的主动投诚,因此听他说这话时,只是微微笑了笑,当下更是令郑国无地自容,跪伏在地咬牙道:

“臣虽为间,然渠成,秦之利。臣此举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但为秦,则是建万世之功,还求王上开恩。”

如果这渠建成,确实于秦之后世有利,嬴政本来就未追究他之过责,此时听他自言,更是对此人高了一筹,闻言连忙上前托了他双手,将他搀扶了起来:

“先生之诚,政从未怀疑,甚至先生有目的而来,政心中也是有数,不过先生坦诚以以,确是令政更加佩服,君子坦荡荡也!”

郑国没料到他竟然会这么说,抬头嬴政念笑眉目,竟然忍不住眼泪也流了出来,连忙举袖擦去了,自此心下却是松了一口气。能因此完成韩王吩咐,又不负秦王信任,并且还能达成建渠之事,对他而言,实在是天大的好事,也算是对韩对秦两不相负,当下又叩谢连连,才由赵高将他带了下去。

当夜郑国歇下自然不提,第二日一大早,嬴政罕见的颁布了自己上任以来头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政令,就是封郑国为都水长,掌管天下水利之事。吕不韦自然心里极为窝火,没料到刚与嬴政引见郑国,就令这位年幼的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当下大为反对。原本在他强势之下,嬴政一向比较听话,但这回嬴政竟然是极为强硬,并且利用晋阳之事威胁他,吕不韦本就心虚,再加上最近与赵姬厮混,难免身体颇有些力不从心之感,再嬴政森寒的眼神,才恍然惊觉这位年幼的王已经渐渐成长,当下心里犯怵,竟然退让了一步。

以吕氏为首之党派吕不韦退让,虽然心里颇感吃惊,但他不反对,其余众人自然也没有反对的立场。而与吕不韦对立之人,见他面色不佳,自然也乐得吕不韦吃亏,因此嬴政头一回颁布命令,竟然意料之外的顺利。虽说郑国是韩国人,但此时人国家观念本来就不强,秦国前几代出名的人中,不乏外国之人,甚至连如今朝中新贵蒙氏先祖也是齐国人,因此反倒还没人借此大作文章。

而此时,嬴政虽然同意了郑国修建渠,但这人力物力始终是道难以越过的坎儿,秦国虽然财力丰富,但奈何人口不多,吕不韦就是明知这一点,才会如此痛快的答应下来罢手不管,就想借此打击嬴政信心,谁知嬴政并未如他所料中般哭丧站脸,反倒是出了一个以役代赋税的法子。秦国并不缺金帛之物,少收两年税并不会影响财政收入,虽说难免会在财物上吃紧一些,但相比起这对未来农业事业极有影响,往后盈利无穷的渠道来说,这些付出自然就算不得什么。

秦国这几年税收虽然重,但也算不得轻,因秦国常年征战,黎民百姓们日子只不过刚好够糊口而已,秦王这一条新任措施一出来,当下受到秦人追捧,一个个欢天喜地,得知建渠是为了往后更好收成时,更是对秦王政感恩戴德,家家户户既是在不用上税的份儿上,又想着自家往后收成,都恨不能这郑国要修的渠立即修好,因此几乎每户人家只要成年的不论男女都出动了,甚至许多人不用吏使吩咐,每日天不亮时就带了自家工具出门做事,一时间秦国热闹异常,嬴政虽说年幼,但声望竟然一夜之间突然暴涨了起来。

没料到郑国修建渠之事如此顺利,吕不韦着王座上坐的嬴政,心里窝火得要命,但这会儿人心所向之下,却不敢再说出什么反对的话来,正巧此时晋阳之事越闹越厉害,那儿住的大多都是赵国旧人,对秦人最是痛恨,这会儿逮到机会,秦国官吏渐渐就压不住,纸包不住火,等嬴政知道时,又派了大将蒙骜出征平乱。所幸蒙氏族人确实没令他失望,蒙骜骁勇善战,很快就将动乱平了下来,蒙骜性情敦厚良善,不止有大将之才,亦有定国安邦之能,晋阳之事他果然之极的杀了几个领头之人,起了震慑作用之后,又派大军安抚人心,胡萝卜加大棒打击之下,赵人大势已去,也知道晋阳归顺秦国已成为必然之事,动乱才渐渐平息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