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将军陈奇策的身后之事办得极其哀荣,因老将军身前并无多少家财,所以周士相拿出3000两银子交与陈奇策长子陈士邦,以用于丧事。与此同时,老将军的遗奏快马送往钦州,由钦州的总督衙门递呈昆明,想必朝廷收到老将军遗奏后会有相应荫赏下来。
丧事结束后,按老将军生前心愿,其部水师正式改编为太平军的水师。周士相命吴远出任水师统制官,实授总兵衔;参将周胜及郑成魁出任水师副统制官,皆授副将衔。老将军的幕僚胡德玉出任肇庆知府,老将军长子陈士邦则出任新会知县,其余子弟周士相也都做了妥善安排,务求不让老将军部下有任何不满。
因老将军事先安排,加上主要将领都愿意依靠越来越强大的太平军,故而肇庆及新会水师的接收整编进行得很是顺利。经清点统计,凌海将军所部共有可用于海战的福船78艘,斗舰、海鹘、走舸等船68艘,此外四百料战座船、四百料巡座船35艘、哨船、沙船等内河船只78艘,另尚有数十艘在建。水师官兵7850人,总兵以下将校52员。
老将军的部下中,参将周胜和郑成魁在老将军尚在之时就曾进言接受太平军改编。前者和清军有灭门之仇,平生所愿便是杀进北京城灭他爱新觉罗全家,因此早想加入屡胜清军的太平军;后者则是在和周士相的合作中亲眼目睹了太平军是如何摧枯拉朽一步步壮大,又是如何全歼济度大军,故而亦有投靠之心。
从前太平军没有崛起时,周胜和郑成魁跟着老将军在沿海抗清,虽然水师规模大,战斗力也强,也屡屡重创清军水师,可却因无陆战之力而无法在陆地立足,只能被清军赶到海外孤岛苦苦坚持。没有一块稳定的地盘,水师便没有固定粮饷来源,朝廷又早就不管他们这些水师,广东的总督衙门也开不出钱粮来,这便让广东各部水师难以维持。
在上下川岛时,凌海将军部下水师将士因为无粮,甚至将战船改作渔船出海打鱼为生。那些时日,水师上下对于前途都是绝望,直到老将军毅然决然带领他们前往新会。自那以后,水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是得了新会城立足,后又是取了肇庆。水师的战船越来越多,士卒也是越来越多,地盘也是越来越大,士兵们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吃的而将战船开出去打鱼。
这一切,都是怎么得来的,水师上下无不清楚,所以对于强大的太平军,他们打心眼里亲近且愿意加入的,毕竟这年头,只有加入强大的一方才能吃饱肚子,活下去。将领们或许还有其他心思,封功荫子,名扬千古什么,士兵们却是单纯,吃饱肚子再报仇,谁能带着他们报仇,他们就替谁卖命。
新会之战时,吴远是记名总兵,占领肇庆后,老将军为他请功,朝廷来了旨意,实授吴远为广东水师总兵官,隶凌海将军属。
吴远没有劝过老将军加入太平军,但也不反对此事,他是老将军当年收养的孤儿,跟着老将军二十多年,很大程度上将自己看作了老将军的私兵私将。若是老将军生前没有作安排,吴远或许也会考虑自立门户,毕竟接受别人指挥和自己独领一军,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太平军没有水师,今后很长时间也将继续依靠他,且自己又是朝廷实授的广东水师总兵官,所以从前老将军能从太平军得到的好处,今后他吴远一样也能得到,甚至得到的更多。可现在老将军已经作了安排,吴远便息了那份自立门户的心思,他也知道,若自己一心孤行,恐怕下面的人也不会答应,至少周胜和郑成魁说不定就会带着船直接跑周士相那里去。于其自家内讧分家,倒不如大家一块跟着周士相干,这样水师也能保持团结,将来周士相真要亏待他们,大伙也能拧着一条绳跟他干。
胡德玉从前是台山知县,清军入广东后便投奔老将军,一直做着幕僚事。他是有气节的,要不然也不会风餐露宿的跟着水师天天在海上吃苦。他也没有权利之心,要有,当年只怕早早降了清,十多年下来,在清廷那边怎么也能做到知府,混得好的话,说不得也能捞个巡抚做做,何必跟着快要完蛋的朱明等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