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慈宁宫内。
工部尚书,步军统领福锟正站在帘外,脑袋始终朝着下方,双眼盯着地面,不敢抬头看上一眼。
帘子后方,如今大清国的掌舵人,慈禧太后,正坐在外堂内的案台上,手中端着一杯热乎乎的茶水,神情优雅不已。
如今的慈禧太后尽管已是四十九岁的年龄,年轻时的风华月貌俨然不再,脸上也是略显老态。但是在这个大清国的掌舵人面前,却无人敢言,更不敢得罪了她。
“福锟,步军衙门那边最近可有事情发生?”一杯茶过后,大太监李莲英熟练的为慈禧斟茶,而慈禧太后则开始抬头看着福锟,问道。
“启禀太后,步军衙门一切如常,并无事情发生。”福锟老老实实的回答说,同时又在心中嘀咕着,即便步军衙门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也不敢当面告诉慈禧的,除非是他不想混了。
“恩,听说最近京里有些乱,你这边可要看紧了,免的出什么乱子。”慈禧点了点头,吩咐道。
“遮,臣立刻加派人手巡逻,以确保京内的安宁。”福锟说。
“这天下呐,还是得由咱们旗人来治理。”慈禧叹了口气,道。
“太后说的是,汉人虽如温羊,但却狼子野心。若不是太后御下有方,怕是早就出了乱子。”听见慈禧感叹,福锟急忙拍马屁道。
慈禧是个重权的女人,权力在她的生命中,要比自己的丈夫以及儿子都更加重要。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她表现的并没有这么突出,但是在尝过甜头之后,慈禧显然已经无法放弃这种权力给她带来的满足。
先帝虽然有过掌权,但却从未真正的掌权。如今皇帝年且尚幼,慈安太后也已驾崩,慈禧这几年来早就享受惯了独掌大权的爽感。
满朝上下谁人不知慈禧太后的野心?但这又如何?谁让人家是太后呢?慈禧太后的话,谁又敢不听?再者,皇帝如今年且尚幼,很多人都是宁可得罪皇帝,也不愿人在太后面前说自己一句不是。
再说了,皇帝今年也不过才十四岁不到,他知道个屁?眼下还是要靠紧太后才是正事,至于皇帝,日后再说吧。
“行了,这些没用的话就不用多说了,是明是非,上天自会知晓。京里的治安你上点心就是了。”慈禧笑了笑,打断了福锟的话,虽然知道这是在拍马屁,慈禧心里也很高兴,但脸面上还是要训斥一番的。
“遮,请太后放心,京里不会出任何乱子的。”福锟又一次保证道。
紧接着,福锟想起了明日车英就该来步军衙门报道了,而这件事福锟虽然早就接到了太后的旨意,但此时事情有变,福锟也不知道是否还按之前的旨意去办。
一想到这里,福锟便觉得还是在请示一下太后比较好,毕竟太后是个喜欢听话臣子的人。而自己请示这个问题,也并不会给太后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毕竟事情有变,若是再按以前的去办,怕是会耽误了事情。而福锟之所以能够在六年的时间内连升七级,也跟他的为人有很大的关系。总之,就是两个原因,听话、有主见。
“启禀太后,七日之前,在镇南关立下大功的旗人车英前来步军衙门复命。臣与其聊了一番,发现此人由善打仗,且有极强的洞察力,是个可培养的人才,臣斗胆请问太后,是否按照之前的旨意去办?”福锟问道。
“哦?说说看。”一听车英来复命了,且能让福锟如此之重视,慈禧的心里也有些痒痒的。
大清国虽然还是满人的天下,可说到底,满人的统治力还是下降了不少。以前有僧格林沁以及胜保这些旗人将领,但是随着老人的死去,年轻人又无法顶替上来。
虽然这个问题是百年来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但是就目前为止,对于满清来说,这的确是个不小的隐患。
最近新上来的不少将领均是汉人出身,而旗人将领虽然也有,但大多难堪重任。否则的话,慈禧也不会让福锟这个文官去兼任步军统领这个职位。
尽管事已至此,但慈禧仍旧没有放弃,她依旧不遗余力的去培养那些渐渐冒头的旗人将领。但结果却并不乐观,很多人因为刚一立功便被赏赐,加官进爵,从而暗自堕落,最终沦为平庸之辈。